【第九期】
1. 徐光台,〈王在晉《海防纂要》「週天各國圖四分之一」的起源與形成〉,《季風亞洲研究》第九期(2019年10月,新竹),頁1-75。
2. Peter Kang,〈Persistence or Localization? A Preliminary Inquiry into the Hokkien Tombstone Inscriptions of Taiping, Malaysia〉,《季風亞洲研究》第九期(2019年10月,新竹),頁77-112。
3. 游博清,〈1779-1856 年間英人對臺灣水文資訊的調查、彙整與應用〉,《季風亞洲研究》第九期(2019年10月,新竹),頁113-144。
4. 簡宏逸,〈郭頭家:十七世紀五位郭姓商人在日本、臺灣、爪哇的事業〉,《季風亞洲研究》第九期(2019年10月,新竹),頁145-167。
【第四期】
1. 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Renaissance Fortresses in the Far East: The Case of Taiwan,《季風亞洲研究》第4期(2017年4月,新竹),頁1-41。
2. Manel Ollé,The Pacific Connection: The Manila Galleon in East Asia,《季風亞洲研究》第4期(2017年4月,新竹),頁43-74。
3. 鄭海娟,《明末至民初天主教文獻中的《舊約》故事改寫:以《衫松行實》、《聖教古史小說鼓詞》為中心》,《季風亞洲研究》第4期(2017年4月,新竹),頁75-105。
4. Ubaldo Iaccarino (雅保多),Sangleyes, Japones, and Casados: An Overview of the Actors of the Sino-Japanese Trade in the Philippines Between the 16th and Early 17th Centuries,《季風亞洲研究》第4期(2017年4月,新竹),頁107-151。
2.本書除詳述明代海軍的崛起與其成就外,羅榮邦亦檢視導致中國第一個大航海時代 結束的一些因素:為何中國突然間貌似遠離了海洋?在安南與北疆的軍事失利對此有影響嗎?抑或財政壓力才是關鍵?《跨越西海的帝國:海上力量和明初海軍》(Empire in the Western Ocean: Sea Power and the Early Ming Navy, 1355–1449)是迄今對早期明代海軍的活動與進化,提出全面觀點的英文專書。此外本書亦鼓勵人們進一步研究關於當代中國對海洋的野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