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回首頁
|
English
|
加入最愛
» 成立宗旨
» 發展沿革
» 組織架構
» 最新消息
» 活動記錄
» 系列叢書
» 補助出版(史料、工具書)
» 補助出版(專書、論文集)
» 主題人物
» 著作目錄
» 訪問記錄
» 聯絡資訊
» 建議諮詢
» 學術研究機構
» 史料蒐藏機構
» 相關研究網站
最新消息
活動記錄
»
活動簡介
»
最新消息
»
內容
最新消息
回上層列表
2023年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博碩士論文出版得獎說明
【發佈時間】2024-01-05
2023
年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博碩士論文出版得獎說明
2023年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獎助臺灣史和海洋史博碩士論文出版計畫,投稿件數共計有博士論文
2
件、碩士論文
10
件。經初審、複審、決審三個階段的嚴格評選,今年由表現優異的博士論文乙件、碩士論文乙件脫穎而出,得獎說明如下:
【博士學位論文】
郭婷玉•日本時代臺灣地方信用組合的運作與發展:以高雄中洲、興業信用組合為例
畢業學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
指導教授:呂紹理教授
本文以高雄中洲、興業信用組合為例,藉由日本時代臺灣地方信用組合的運作與發展,作為觀察資本主義與地方社會的分析視角;亦即,透過信用組合或產業組合如何以存放款吸取地方游資,從而發展出地方展業,甚至建立資本與社會的連帶關係。本文主要的貢獻有三:一是釐清銀行體系以外的地方金融系統,亦即資本主義金融體系的末梢網路;二是指出地方金融體系蘊含的社會關係和政治文化;三是運用尚未公開的三信檔案,悉心整理與分析,提供紮實的研究個案。
總體而言,本文的主題與研究方法,在經濟史的相關領域中頗具開創性;而在史料發現、整理,與議題的設計展開、觀點的提出、論文的寫作,都有不錯的表現。
【碩士學位論文】
許明智•島史再踏查:解嚴後原住民歷史書寫中的日治踏查遺緒
畢業學校: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指導教授:黃美娥教授
本文以「島史再踏查」和「遺緒」等概念,探討殖民文獻如何轉譯並化用到臺灣主體建構、原住民歷史建構的重要性。作者在方法上,分別梳理漢人作家與原住民作家對日治歷史、調查者,以及知識生產等殖民遺續的不同書寫策略;並在指出兩者的關懷差異後,也強調兩者都具有1990年代以來臺灣民主化過程對歷史構築的類同身影。而不論漢人作家或原住民作家,除了閱讀調查史料,也採用實地踏查方式,重訪田野,作為創作的方法與書寫的實踐。
就學術貢獻而言,本文除了是實證的比較文學研究與文學史研究,亦嘗試進行理論的對話,使臺灣的後殖民歷史與文學書寫經驗,得以產生普世性的比較意義。
返回列表頁
│
TOP
本站適用瀏覽器為 IE 7.0以上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280*1024以上
本網頁資料如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本站部分圖像素材感謝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提供
2012 © 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版權所有 |
系統管理平台
| 參訪人數 1537004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