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回首頁
|
English
|
加入最愛
» 成立宗旨
» 發展沿革
» 組織架構
» 最新消息
» 活動記錄
» 系列叢書
» 補助出版(史料、工具書)
» 補助出版(專書、論文集)
» 主題人物
» 著作目錄
» 訪問記錄
» 聯絡資訊
» 建議諮詢
» 學術研究機構
» 史料蒐藏機構
» 相關研究網站
系列叢書
補助出版(史料、工具書)
補助出版(專書、論文集)
»
出版品
»
%E7%B3%BB%E5%88%97%E5%8F%A2%E6%9B%B8
»
詳細資料
%E7%B3%BB%E5%88%97%E5%8F%A2%E6%9B%B8
利邦上尉東印度航海歷險記:一位傭兵的日誌1617-1627
作者:艾利.利邦(Elie Ripon)
譯者:賴慧芸
校注:包樂史(Leonard Blusse)/鄭維中/蔡香玉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0日
一八六五年,瑞士格魯耶區布爾市一幢房子的閣樓中發現了一部厚厚的法文手稿,不知通過何種神秘的管道流落至此。這是十七世紀中葉,有人以非常工整的字體抄寫下了一位傭兵的海上冒險回憶錄,書中真實呈現大航海時代記述者所見的亞洲各國風土人情,精采刺激。利邦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傭兵,親眼見證並寫下當時修築澎湖風櫃尾紅毛城及大員沙洲上小型防禦工事(熱蘭遮城前身)的珍貴第一手史料,這是可靠文獻紀錄下,外來者在臺灣最早的築城嘗試:
「十五日,我和指揮官雷爾松到大員去,準備在那裡蓋一座堡壘。同一天,福朗克(Christian François)的船隊出發到漳州去,想再試試談和……二十七日,到了大員,第二天就上岸尋找合適地點,標出堡壘的位置。……隔天,就到目加溜灣和當地居民商談。他們看來很友善,透過通譯告訴我們一切都會順利,而且承諾供應我們一切所需,包括建堡所需的木材。通譯還答應親自帶我們去森林砍伐所需的蘆葦。我們決定和他們合作,送他們幾件衣服作為禮物。」
利邦筆下有十七世紀臺灣麻豆原住民的速寫,還有當時的鹿皮貿易盛況。隨著他的腳步,我們走在荷蘭人在東亞海域發展初期篳路籃縷的歷史中,每個商站的設立過程都一樣,而相同的劇本也不斷重演:登陸新據點,通常是找一個有生產利益或戰略價值的島嶼,快速建立堡壘,保障安全的退路,保護船隻,然後控制當地原住民,並擊退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競爭對手,再開始通商。在這份記述中,不僅看到令人血脈賁張的患難歷險,窺見十七世紀亞洲各國的原始面貌,也幫助我們理解十七世紀的臺灣。
★中文版獨家收錄澎湖與臺灣三章原始手稿
★附贈利邦上尉航行路線圖彩色海報
返回列表頁
│
TOP
本站適用瀏覽器為 IE 7.0以上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280*1024以上
本網頁資料如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本站部分圖像素材感謝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提供
2012 © 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版權所有 |
系統管理平台
| 參訪人數 1536929 人次